四神湯是餐廳、夜市不可或缺的一道國民小吃,又稱為「四臣湯」,

傳說是乾隆下江南時,同行的四位大臣,日夜操勞全都累倒,

乾隆下命重賞尋覓良醫妙方後,有人開出「芡實、蓮子、淮山、茯苓」燉煮豬肚,四位大臣服用後隨即康復。

從此「四臣湯」在民間廣為流傳,閩南、臺灣的百姓也愛用這藥膳來調理身體,

因為閩南語的「臣」和「神」發音相同,口耳相傳,「四臣湯」就變成「四神湯」了。
 
 

四神湯是道溫和的藥膳,具有健脾開胃、調肝固腎、祛濕清熱、補中益氣等功效,

如果腸胃消化功能不佳,吃其他藥膳容易脹氣、腸胃不舒適的族群,或是兒童、⽼⼈營養吸收不良,都可以經常食⽤。

基本上就是⼀個平補顧腸胃的好物,沒有什麼禁忌症,⼀般⼈都可以輕易接受。

但是仔細觀察餐廳所賣的四神湯,每家好像都不太一樣,

今天就帶大家來看一下正宗的四神湯裡面的材料是長什麼樣子。

 

▪️四神湯第一神:「芡實」

 『芡實』:味甘、澀,性平;歸脾、腎經。

為睡蓮科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芡 (Euryaleferox Salisb.) 的成熟種子,又叫做雞頭米,

芡實本身有澀味,具收澀的作用,可以用在遺尿頻尿、夢遺滑精、泄瀉帶下、濕氣重等症狀。

 

▪️四神湯第二神:「蓮子」

蓮子』:味甘、澀,性平;歸心、脾、腎經。

蓮子有甘溫、補脾胃及收澀腎氣的作用,可用在女性白帶較多、男性易夢遺、失禁,或是腰膝痠軟、水腫等情況。

 

▪️四神湯第三神:「淮山」

『淮山』:味甘,性平;歸脾、肺、腎經。

有補脾養胃的功用,對脾胃虛弱者尤其有益,

例如身體較瘦、肌肉較少、消化不良的人,可用山藥補脾胃,增加脾胃的吸收能力及肌肉的力量。

 

▪️四神湯第四神:「茯苓」

『茯苓』:味甘、淡,性平;歸心、肺、脾經,

茯苓是松樹下挖出來的真菌類,經過切片變成白色片狀藥材,

具有健脾補胃、淡滲利濕等功效,可幫助身體排除水分和濕氣,也可補腎。

 

▪️改良後的四神湯第五神:「薏仁」

『薏仁』:味甘、淡,性微寒。 歸脾、胃、肺經,

具有利消水腫、健脾去濕、舒筋除痺、清熱排膿的功能。

坊間的四神湯常會以薏仁取代芡實和茯苓,因為薏仁的口感比芡實和茯苓好,價格也比較便宜,

這樣的調整,雖然比較好吃,但對脾胃失調的人,就比較達不到四神湯原有的功效了。

另外攤商也常用豬小腸取代豬肚,如果是要講求原本排濕的功能,使用豬小腸就有點失去原有的效果了

 

▪️以上,就是四神湯的原料介紹,如果擔心外面餐廳買的不是正宗四神,

其實,自己在家煮也是不錯的選擇,而且藥材便宜做法又簡單,

在脾胃衰弱、胃口不振的夏天,一碗清淡又營養滋補的四神湯,就是一家大小養生食補最棒的好夥伴了。

 

▪️不過也給大家一個小提醒,即便四神湯屬於平補、溫和的藥膳,但仍不建議過量使用,

因為其中的原料都是屬於澱粉類,使用過量可能對於體態的維持會有負面影響。

另外蓮子不易消化,容易引起脹氣,消化功能不好的族群也要注意適量食用,否則就糟蹋了四神湯調養脾胃的美意囉。